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经济发展、文化强省引关注******
中新网杭州1月12日电 (王逸飞 钱晨菲)12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杭州开幕。此次会议中,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成为该省人大代表与列席人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浙江省省长王浩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了今后五年该省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是制造业强省,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还是实体经济。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建议聚焦清洁能源保供大力发展光电、风电、核电等,我相信能源结构调整以后,也会对浙江的实体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这无疑是给企业家们增强了信心,我很期待这一项工程的落地。”
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张斌 摄列席会议的墨西哥中华青年联合会会长周兆曼,三年前曾从海外回到浙江参加该省两会。他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守望相助,共同坚持,作为华侨由衷为家乡取得的发展成绩骄傲。而在疫情防控新阶段、在新的一年,自己也有了更多信心。
“今年,我计划在墨西哥,新开10—15家大卖场,把更多浙江好的产品推向墨西哥市场,为促进中墨经济交流和家乡的经济复苏尽微薄之力。”周兆曼说。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亮则更为关注浙江的文化强省建设。他表示,“浙江有非常好的文化资源,比如万年上山、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韵、百年红船等,最近德寿宫的一票难求也正说明了在共同富裕的推进过程当中,老百姓有着很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后,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和文化强省的目标,浙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很高兴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为切入点,进一步彰显文化浙江魅力,实施文化和旅游投资‘双百’项目计划,未来五年将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保障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土地和资金需求。”
据悉,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共有14项建议议程,包括听取和审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工作报告,选举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委员,选举浙江省政府省长、副省长等。
此外,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还将审议《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草案)》,上述草案经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为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凝聚浙江全省上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广泛共识,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了将上述草案提请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议案。(完)
最强寒潮来袭,一键get防寒保暖知识!****** 今年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来袭。 27日寒潮天气已在西北地区“露头”,新疆北部和西部、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等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有23个台站的最大风速突破或达到历史极值,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2℃至20℃。 28至30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继续断崖式下跌,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8℃以上。 图源:中央气象台 “这次寒潮过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降温剧烈,全国大部气温将会由前期明显偏高转为明显偏低。”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说。 寒潮是什么? 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图源:摄图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冷空气等级》(GB/T20484 -2006)中寒潮的定义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h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h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h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寒潮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统计显示,近三十年,也就是从1991年至202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寒潮5.4次,其中两到三次为全国性寒潮。1991年以来,寒潮出现次数最多的年份是2021年,共11次;出现寒潮次数最少的是2017年,仅有2次。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容易导致哪些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突然降温,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多,引起血压飙升和心肌缺血加重,最终导致脑出血和心绞痛发作。天气寒冷还会使血液变得黏稠、流速减缓,导致血栓形成,最终造成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 脑卒中(中风)。脑卒中发病率与季节有明显的联系,一般认为冬季最高,尤其是在温度骤降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易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呼吸道传染病。寒冷常伴随干燥、湿度低,容易使病原微生物悬浮于空气中,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与人的接触机会;寒冷的空气会降低呼吸道的免疫功能,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减少气道纤毛功能。 骨折。气温低,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道路冰冻很容易使人失去平衡而摔倒,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尤其是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多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相较年轻人更容易摔倒,也更容易骨折。 如何防寒保暖,降低患病可能性 各位小伙伴儿们!世界上没有“金钟罩”“铁布衫”,请亲爱的你们,尤其是老人、小孩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降温期间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身抵抗力。 一定注意保暖!雨雪天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好头部、手部和脚部,千万别忘了戴帽子、围巾和手套。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出行时最好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当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体麻木、活动失灵等症状时,应及时拨打120,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注意房间通风。从减少病原菌单位浓度的角度,要定期通风,如在出门或离开房间时,可以视情况打开门窗。如果长时间待在室内,可以交替打开不同房间的门窗。此外,还需增加室内湿度,特别是在开空调时,可使用湿化器,保持室内湿度30-40%之间。 寒冷天气尽量减少出行。如果有事必须外出,不要穿易滑的塑料底鞋。在室外锻炼时,要尽量避开有水、结冰的路面,要充分进行准备活动,伸展肢体,进行“预热”。 适量增加摄入产热高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红枣等,这些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对于身体虚寒、阳气不足者特别有益。还应多吃柚子、苹果等生津类水果,适量增加辛辣御寒食品,帮助祛寒和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资料来源:科普北京、中央气象台、中国疾控中心、健康时报、健康杭州 整理:刘雪洁 蔡琳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